以往林木育苗技术缺少目标性和规划性,种植效果不理想且时间长,给林木育种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影响。为此,林木育苗技术创新成为当务之急,需改良传统技术,通过层级法处理种子,提高林木经济效益。特别是种子休眠期,合理处理种子有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。总结如下:
1、林木育苗技术种类
以往林木育苗技术具有**随意性,缺少对种子的优选,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。基于这一背景,林木自然发芽时间长,影响林木育种效果,需要对传统技术集中改良,选择适合的育苗技术。
一是无性繁殖栽培技术包含嫁接育苗、组织培养技术和扦插育苗技术。一直以来,林木基因育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,有助于病虫害防控。同时,树苗无性繁殖还能调节林木阶段性发育规律,提高林木发育水平。
二是其他育苗技术。除了无性繁殖技术外,生物技术与林木育种管理有助于提高培育效果,不仅可以提高林木基因管理,还能改良基因,通过移植操作完成林木种植。比如,生物制剂运用到林木培育项目中,通过植物激素、保水剂创建技术监管机制提高苗木质量,为苗木生长提供技术支持。
2、林木育苗技术
2.1 科学选择育苗基地
为保证育苗质量,需要选择适合的育苗基地。例如,杨树对土壤无较高要求,选择育苗基地时以土壤层深厚、有机质含量丰富、土壤质地疏松多孔、地势平坦为主。对于长时间种植棉花、玉米及蔬菜的田地,不建议用于育苗基地种植,选择壤土与沙壤土育苗为主。育苗前深耕翻地,土地深度保持在40cm左右,根据土壤条件施加腐熟肥料3000kg。随后,打梗做苗床,苗床长度根据地形确定。苗床长度高,表示土壤效率好。苗床长度控制在10m。
2.2 科学插穗
现阶段,林木种植以杨树、青杨为主。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生存能力,生长快,由简装母株选择**木质化且生长健壮、萌芽饱满的枝条作为插穗。插穗时间为秋季杨树落叶前。
选择结束后做好插穗贮藏管理,常见方法有挖坑雪藏法,结合插穗长度开挖贮藏坑,底坑堆积50cm的雪,50-100根为一捆,分层直立在背阴的坑内雪藏,保证雪与插穗接触后踩实。掩埋插穗过程中,间隔**距离增加一个通气孔。春季,及时检查插穗,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插穗提前萌发而受损。待积雪融化后,掩埋插穗上方覆盖稻草,延缓积雪融化。
2.3 插穗技术
科学控制扦插时间,扦插头后取出修剪,提升插穗保水效果。剪掉插穗上部选择中下端用于种条扦插,可以保证杨树苗健康生长。插穗高质量,土壤墒情充足时,插穗枝条应短截。插穗直径保持在20mm,长度20cm,6个健康萌芽枝条。修剪后的插穗捆绑整齐后浸泡在4%高锰酸钾溶液消毒,利用生根粉溶液浸泡24h。消毒后的插穗有助于病虫害防控,确保插穗水分充足,提升插穗成活率,尽早发芽。
2.4 扦插时间控制
以杨树为例,林木扦插较佳时间为春季和秋季,其中春季成活率高。插穗扦插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温度控制扦插时间。通常,杨树扦插时间在3—4月,但在实际扦插时需要结合本地气候温度确定。土壤层深度20cm,温度保持在10℃,即可扦插种植。若温度过低,扦插后插穗可能被冻死;若温度过高,插穗叶芽会由于缺少水分而死亡。
种植过程中,株距保持在20cm左右,行距控制在60cm,插穗和地表呈45°夹角倾斜插入土层内。扦插深度应根据实际温度环境确定。如果当地干旱,扦插深度以插穗露出地表为宜;如果土壤良好,育苗地插穗露出地面一两个芽。扦插结束后踩实,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用黑色地膜覆盖,有助于抗旱保墒,提高土层温度,保证尽早发芽生根。扦插时应根据插穗等级扦插,做好分层,保证插穗方向相同,防止倒插。
2.5 苗床管理技术
①科学排灌。4月为幼苗生长的重要时期,扦插后需要及时浇灌,保证插穗根部与土层紧密结合,有助于提高成活率。扦插5~7d后浇灌一次,苗期灌溉2次。林木发芽后做好浇灌。多雨季节做好排水工作,防止积水过多影响林木苗生长。
②合理施肥。林木施肥以有机肥为主,化肥为辅。根据幼苗生长状态实时追肥,有助于提高林木生长量。追肥时间控制在6—7月,采取开沟施肥法将肥料填入土壤后灌溉,每667m2施加氮磷肥20kg,间隔20d追肥一次。8月停止施肥,防止枝条徒长影响木质化。
③加强病虫害防治。以杨树种植为例,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,40%氧化果乐1000倍液或80%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洒,有助于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。杨树常见病虫害为锈病,使用代森锰锌、多菌灵、粉锈宁等杀菌剂800倍液喷洒,一周喷洒一次,持续2次,有助于提高防控效果。
3、结语
林木育苗技术管理时,应根据当地情况加强技术管理,保证林木育苗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,为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空间,提高技术管理质量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contact us